唐代貢茶|中國茶史
云:“……動輒千金費,日使萬民貧。我來顧渚源,得與茶事親。甿輟耕農(nóng)耒,采掇實辛苦!幚溲磕﹦,使曹牒已頻。心爭造化功,走挺糜鹿均,選納無晝夜,搗聲昏繼晨!睆摹茶山詩》可看出袁高對顧渚山農(nóng)工蒙受貢茶之苦,深表同情和義憤。
當(dāng)時袁高將他的《茶山詩》隨貢茶一并獻給皇帝,這對后來的“減貢”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據(jù)《西吳里語》記載:“袁高刺郡,進(茶)三千六百串,并詩一章!薄妒浌{釋》補充說:“自袁高以詩進規(guī),遂為貢茶輕者之始!
唐宣宗大中十年(公元856年)曾當(dāng)過進士的李郢,有一首長詩《茶山貢焙歌》,也從另一個側(cè)面反映了顧渚貢茶給當(dāng)?shù)孛窆淼募部。詩云:“……春風(fēng)三月貢茶時,盡逐紅掛到山里。焙中清曉朱門開,筐箱漸見新芽來。凌煙觸露不停采,官家赤印連帖摧,朝饑暮匍誰興哀。喧闐競納不盈掬,一時一餉還成堆。蒸之馥之香勝梅,研膏架動聲如雷。茶放拜表貢天子,萬人爭敢春山摧。驛騎鞭聲砉流電,半夜驅(qū)夫誰復(fù)見?十日五程路四千,到時須及清明宴!
唐《國史補》記載:“長興貢,限清明日到京,謂之急程茶!必茶限“清明”日到京,才能趕上宮廷的清明宴。從長興顧渚到京都長安行程三四千里,日夜兼程,快馬加鞭,十日趕到,所以稱之“急程茶”。而修貢的太守在茶山卻過著荒淫無恥的生活,每年春季制造貢茶時,湖常兩州刺史,首先祭金沙泉的茶神,最后于太湖中浮游畫舫十幾艘,山上立旗張幕,攜官妓大宴,飲酒作樂,正如劉禹錫詩云:“何處人間似仙境,青山攜妓采茶時!比绱缩r明的對比,足見貢茶制度的腐敗。
唐代除在長興顧渚山設(shè)貢茶院采制貢茶外,還規(guī)定在若干特定茶葉產(chǎn)地征收貢茶。據(jù)《新唐書·地理志》記載,當(dāng)時的貢茶地區(qū),計有十六個郡,即山南道的峽州夷陵郡、歸州巴東郡、夔州云安郡、金州漢陽郡、興元府漢中郡;江南道的常州晉陵郡、湖州吳興郡、睦州新定郡、福州常樂郡、饒州鄱陽郡,黔中道的溪州靈溪郡;淮南道的壽州壽春郡、廬州廬江郡、蘄州蘄春郡、申州義陽郡和劍南道的雅州盧山郡。
這十六個郡,包括今湖北、四川、陜西、江蘇、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安徽、河南十個省的很多縣份。因此,不難看出,凡是當(dāng)時有名的茶葉產(chǎn)區(qū),幾乎無例外地都要以茶進貢。貢茶數(shù)量之大是驚人的,唐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因討伐吳元濟,財政困難,曾“出內(nèi)庫茶三十萬斤,令戶部進代金!睅齑尕茶數(shù)量竟如此之大。
唐代的貢茶品目,據(jù)在唐憲宗元和中(公元806~820年)為翰林學(xué)士的李肇所著《國史補》記載,有十余品目,即:劍南“蒙頂石花”,湖州“顧渚紫筍”,峽州“碧澗、明月”,福州“方山露芽”,岳州“邕湖含膏”,洪州“西山白露”,壽州“霍山黃芽”,蘄州“蘄門月團”,東川“神泉小團”,蘄州“香雨”,江陵“南木”,婺州“東白”,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