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茶道的興起|茶道文化
般的陶瓷家們僅僅重視造型和畫技不同,特別注意釉料的配置和瓷土的研究。他女兒告訴我們,曉芳窯挑選瓷土和釉料,現(xiàn)在的范圍是世界五大洲,絕對不局限于臺灣和大陸。往往哪里有珍稀的礦產(chǎn),她父親就會去哪里。所以,像汝窯這種后世難以仿造成功的東西,因為她父親會在釉料里放珍惜的礦物原料,所以獲得成功。
本來在瓷器工廠燒窯,1974年,蔡曉芳在自己家中的瓦斯窯上燒制成了自己的第一只寶石紅釉杯,平生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拿到古董街上尋求鑒賞,結(jié)果人們都很喜歡,“想要的人特別多,就此揭開了他的創(chuàng)作序幕”。他喜歡鉆研,一開始就是各種類型的瓷器都燒制,中國傳統(tǒng)瓷器燒制是比較偏向于一種種類的,比如燒粉彩就是粉彩,青花就是青花,可是他愛好極其廣泛,什么都要嘗試,一直想打通各個體系,慢慢就接受臺灣、香港各個古董店的定制。
他女兒介紹,父親就是那個階段迷上“故宮”的!八幸淮紊駪B(tài)過于投入,那個階段,臺北故宮沒那么多本地人,只有日本人才對中國文明這么感興趣,當(dāng)時器物組的組長董依華忍不住上前詢問,還以為他是日本人,問他到底在看什么!敝浪麃硪夂,臺北故宮破例做了一件事情:在保安監(jiān)督下,紅釉觀音瓶從柜子里面拿出來,讓他有機會直接面對。
張大千也是這個階段認(rèn)識了他,結(jié)果大千先生的書房陳設(shè)和使用的器物,都由他燒制。蔡曉芳的作品涵蓋品種越來越繁雜,也開始接受來自國外的訂單,日本的茶道道具、法國的咖啡餐具都開始嘗試。最讓他潛心的,還是臺北故宮的訂單,當(dāng)時故宮有仿造大批的五代和宋元明清產(chǎn)品出國巡回展覽,雖然他對此有一定基礎(chǔ),可是能夠有一個進(jìn)入庫房,慢慢研究古器物和官窯瓷器的機會,對于他而言,還是求之不得。
他仿汝窯的系列作品也誕生在這時候,汝窯自古以來就是難以仿制的,他在釉料和胎土上用了心思,所造的水仙盆,頗有幾分類似。
臺灣的茶道具過去比較單一,這時候,他為法國所設(shè)計的奶缸等物,因為釉色好看,胎體密度高,被解致璋等茶人拿去當(dāng)分茶器。剛開始還有點偏大,解致璋就直接找到他,要求他改小,并且商量是不是可以為臺灣茶道研究一些自己的茶具。當(dāng)時文人化的茶器具可以選擇的余地太少,要么就在日本淘,要么就只能將就。
蔡曉芳的女兒向我們介紹:“因為他自己也愛茶,知道使用中的關(guān)鍵點在哪里。他設(shè)計的公道杯,特別適合高溫的茶湯,哪里要突出哪里要收縮。器形又很素雅,最開始也是汝窯的,慢慢各種單色釉的茶具都出來了,有乳黃、牙白、天青、定白還有鐵斑,都是古代中國茶具的常用顏色。本來臺灣市場上的茶具是廉價化的,他的東西有自己特定的審美,人們漸漸對茶具的追求開始了!睆茶葉質(zhì)量,到品茗環(huán)境再到泡茶手法,包括茶道具的審美層次的提高,臺灣茶道一直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