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園管理技術|有機茶園管理
、復蔭植物的管理
1、短期遮蔭植物的種植與管理:茶地開挖好整理好之后,應在4—5月間,降第一次足雨前后,在梯坎外緣或在兩茶行之間,播種速生綠肥(如三葉豆、白花灰葉豆、大葉豬屎豆、豬屎菁、太陽麻、金光菊等)。播種時穴距50厘米,并列二行。行距25厘米,穴深3厘米。每穴用種5粒。每塘施一把草木灰,一把腐熟廄肥。用細土覆蓋,播種后,防止人畜踩踏,出苗后,及時小心清除園圃雜草,在旺盛生長期,遮蔭過密時,應疏砍一部份枝葉,可以刈割作為肥料。遮蔭一年或二年之后,即可連根挖出。
2、遮蔭樹的疏枝整形:遮蔭樹、行道樹在定植1—3年之內,應修砍側枝,以保證在2.5—3米內為單軸生長。在樹高5米以上時,進行定型修砍,留樁2.5—3米刈砍,刈砍時,注意不要將刈樁的皮搞破,樹干搞裂,砍下的枝梢樹葉作為綠肥,枝干作為燃料。臺刈后,要清除過密的分枝,并隨時把刈樁上的低位分枝全部抹掉,使分枝集中在刈口附近,2.2米以下無分枝。
3、遮蔭樹間伐 :定植3—5年以后,樹蔭逐漸濃密,為保證茶樹光照, 必須將過密的枝葉逐年疏掉,此外還要將過密的植株疏伐掉或間株疏伐,保留10米株距10米行距,以形成合理的覆蔭結構。
七、茶樹修剪
1、目的:(1)除去頂端生長優(yōu)勢,導致地上部營養(yǎng)再分配,促使腋芽側枝萌發(fā)抽生,調整分枝的部位和角度,使茶蓬擴大, 育成寬闊的采摘面。
。2)把茶蓬控制在適宜的高度。
(3)對衰老的枝條進行復壯。
。4)剪除某些病蟲害枝葉。
2、定型修剪:第一次,在苗高35—50厘米時,于離地20—25厘米處,剪去主梢,側位枝不剪。第二次,在一級側位枝形成次生梢時,從分枝部位算起,留15—20厘米剪去次生主梢,其余枝條不剪。第三次,當二級生主梢形成(梢長30—40厘米)后,留梢長10—15厘米剪去二級次生主梢。第四次,整個樹冠達100厘米左右高時,距地65—70厘米剪平。以后在打頂情況下每次修剪提高8—10厘米左右,最后定型在90厘米高度。時間:修剪時間主要取決于茶樹枝梢生長的長度。原則上第一、二、三次宜在生長旺期進行,第四次以后,宜在枝梢生長緩慢的時候進行,可以縮短上層節(jié)間長度,于加密生產(chǎn)小枝有利。
3、輕修剪:目的是控制高度,發(fā)展寬度,更新復壯生產(chǎn)枝。
在經(jīng)過一個相當長的采摘期后,茶蓬超過了控制高度,或枝條結節(jié)過多,發(fā)芽瘦弱,或因茶葉放老,花蕾密生,即應進行輕修剪,剪定部位有深淺之分,順序由淺入深。淺修剪者,在定型高度以10—20 厘米范圍內,深修剪者在定型高度以上5—10厘米以內。爬地匍匐枝應同時剪去。
4、重修剪與臺刈:當茶樹連續(xù)進行多次輕修剪之后,該修剪部位的復壯發(fā)芽能力已經(jīng)衰退,發(fā)芽細弱,駐芽增多,應于定型高度以下10—20厘米處實行重修剪,或因茶樹發(fā)生了嚴重病蟲害生機難以恢復時。亦應進行重修剪,將病蟲枝葉清除園外燒毀。
當茶樹進行多次重修剪,深度越來越增加?删嗟10—15厘米處將茶樹臺刈。去掉全部樹冠。臺刈時,可用利刀、鋸等工具,要求刈樁平滑,不裂不損,上面覆以牛糞、稀泥。減少水分蒸發(fā)。
5、修剪與管理采摘的關系
。1)修剪與中耕施肥。定型修剪與輕修剪之后,及時進行深10厘米的淺耕,追施氮化肥或速效農(nóng)家肥;重修剪與臺刈之后,要進行深中耕,施有機質基肥,摻施化肥。
(2)修剪與病蟲害防治,有嚴重的常見多發(fā)病蟲害的茶園,在修剪時期上,可適當調節(jié),以達到通過修剪消滅病蟲害的目的,如茶梢蛾、蚧殼蟲等都可根據(jù)當?shù)匕l(fā)生規(guī)律,在幼蟲孵化盛末期,進行修剪,就可大大減輕以后的危害程度。
。3)修剪與采摘的配合:在大面積采摘茶園中,可以把茶園分片,各片修剪時期調整錯過20—30天,可以降低下樹“洪峰”,便于勞力安排,保證茶葉質量。
除整形淺修剪外,各種修剪在剪后第一輪茶芽的采摘中,要特別重視兩點:第一,芽要養(yǎng)到一芽三葉以上,第二,絕對禁止抹光頭,堅決貫徹留葉采。
定型修剪與重修剪、臺割后的茶樹,要實行封園養(yǎng)樹,絕對禁止采摘,這是成敗關鍵。
茶園管理技術
有機茶園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