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富多彩的福建烏龍茶品種資源
張 中葉 卵 圓 綠 164.0 較少 晚生 130以上金鎖匙 武夷山 灌 木 半開張 中葉 卵 圓 綠 少 中生 200以上北 斗 武夷山 灌 木 半開張 中葉 橢 圓 綠 較少 中生 200以上白瑞香 武夷山 灌 木 半開張 中葉 橢 圓 綠 較少 中生 200以上大 紅 安 溪 灌 木 半開張 中葉 卵 圓或橢圓 綠 60.0 較小 中生 130以上白毛猴 安 溪 灌 木 半開張 中葉 橢 圓 綠 57.0 多 中生 130左右白奇蘭 安 溪 灌 木 半開張 中葉 長橢圓或橢圓 淺綠或黃綠 73.5 少 中生 70以上竹葉奇蘭 安 溪 灌 木 半開張 中葉 長橢圓 綠 65.0 少 中生 130以上西 坪白牡丹 安 溪 灌 木 半開張 中葉 橢 圓 深綠 52.1 較少 中生 100左右安溪白茶 安 溪 灌 木 半開張 中葉 長橢圓或橢圓 黃綠或綠 52.5 少 早生 70左右苦 味白牡丹 安 溪 灌 木 半開張 中葉 橢 圓 綠 65.3 少 早生 130左右金黃面奇 蘭 安 溪 小喬木 半開張 中葉 長橢圓或橢圓 深綠 61.0 較少 中生 130左右桃 仁 安 溪 灌 木 較直立 中葉 卵 圓或橢圓 綠 45.0 少 中生 70左右皺面吉 安 溪 灌 木 半開張 中葉 橢 圓 深綠 60.0 少 中生 150左右黑 旦 安 溪 灌 木 半開張 中葉 長橢圓 深綠 75.0 少 中生 150以上崎 種 安 溪 灌 木 半開張 中葉 橢 圓 深綠 65.8 較少 中生 150以上歌樂茶 福 鼎 小喬木 半開張 大葉 橢 圓 深綠 80.0 較多 早生 200以上矮腳烏龍 建 甌 灌 木 開 張 小葉 橢圓或近倒披針 深綠或綠 28.0 少 中生 100左右慢奇蘭 安 溪 灌 木 半開張 中葉 橢圓 深綠 45.0 少 晚生 130以上慢烏龍 安 溪 灌 木 半開張 中葉 長橢圓或橢圓 深綠 65.1 較少 晚生 130以上金鳳凰 武夷山茶科所 小喬木 較直立 中葉 卵圓形 綠 少 中生 150以上金牡丹 福建省茶科所 灌 木 較直立 中葉 橢 圓 綠 70.9 少 早生 150左右金玫瑰 福建省茶科所 小喬木 半開張 中葉 橢 圓 綠 78.0 少 早生 150以上瑞 香 福建省茶科所 小喬木 較直立 中葉 長橢圓 黃綠 94.0 少 中生 300以上玉 龍 福建省茶科所 小喬木 半開張 中葉 長橢圓 暗黃綠 102.4 中 遲生 300以上科 旦 安溪茶科所 小喬木 較直立 中葉 橢圓 綠 63.7 較少 早生 150以上春桃香 福建省茶科所 灌木 半開張 中葉 橢圓 綠 53.0 少 早生 150以上黃玫瑰 福建省茶科所 小喬木 半開張 中葉 長橢圓或橢圓 綠 51.1 少 早生 200以上紫牡丹 福建省茶科所 灌木 半開張 中葉 橢 圓 深綠 54.0 少 早生 150以上(二)主要生化成分研究1、福建烏龍 茶良種鮮葉的主要生化成分含量,列于表2。表二 福建主要烏龍 茶良種的生化成分含量品
種 氨基酸總量(%) 兒茶素總量(%) 茶多酚總量(%) 咖啡堿(%)梅
占 3.6 18.1 27.5 4.4毛
蟹 3.0 15.8 20.11 4.1鐵 觀 音 3.6 12.2 22.1 4.1黃
旦 4.6 10.5 14.7 3.3水
仙 2.6 16.5 25.1 4.1本
山 1.6 10.7 19.8 3.4大葉烏龍 4.2 12.3 21.4 4.2八 仙 茶 1.7 20.8 26.2 4.3肉
桂 4.6 14.6 22.7 3.8佛
手 2.2 20.6 34.3 4.3悅 茗 香 2.6 13.5 23.4 3.0黃
奇 3.5 18.4 32.8 5.2朝
陽 2.2 28.0 5.0丹
桂 1.5 9.4 31.4 黃 觀 音 2.3 12.6 27.3 3.5九 龍 袍 1.9 9.9 37.6 春
蘭 1.9 8.8 24.2 茗科1號 2.3 15.1 27.2 3.7鳳 圓 春 3.1 33.9 4.6杏 仁 茶 2.8 32.5 4.7金 牡 丹 2.3 30.8 4.2金 玫 瑰 2.8 28.5 4.4春 桃 香 2.5 31.2 4.9黃 玫 瑰 3.4 26.7 3.8紫 牡 丹 2.7 26.8 4.1科
旦 2.6 29.6 3.6大
紅 3.5 15.2 24.4 4.1白 毛 猴 2.9 31.3 4.3白 奇 蘭 2.4 31.3 3.9竹葉奇蘭 3.0 31.3 4.8西坪白牡丹 3.0 31.1 5.2安溪白茶 2.7 29.4 3.4苦味白牡丹 3.0 30.9 4.8金面奇蘭 2.4 30.5 5.1桃
仁 3.1 18.1 24.9 5.4皺 面 吉 2.8 28.4 4.5崎
種 2.3 34.0 4.5矮腳烏龍 3.1 13.8 19.6 5.7慢 奇 蘭 3.3 26.7 4.2慢 烏 龍 2.2 32.6 4.1大 紅 袍 3.3 18.2 24.8 4.2鐵 羅 漢 2.9 29.7 3.7白 雞 冠 3.5 28.2 2.9水 金 龜 2.3 28.8 3.9半 天 妖 3.6 30.5 3.7武夷白牡丹 2.5 29.9 4.4武夷金桂 4.7 27.4 3.5金鎖匙 2.4 32.4 3.6北
斗 2.3 32.3 3.8白 瑞 香 4.7 22.3 3.4鮮葉的內(nèi)含物是烏龍 茶的香氣與滋味的物質(zhì)基礎(chǔ),從表2中可見,氨基酸含量2%以上的有24個品種、3%以上的有21個品種總共有45個品種;茶多酚含量在20%以上達23個、30%以上達19個,總共有42個品種。2、福建省烏龍 茶良種的游離氨基酸含量分析福建省茶科所在烏龍 茶新品種比較試驗中,對各品種春梢一芽二葉鮮葉進行蒸青固樣,測定游離氨基酸含量,結(jié)果見表3。表3 品比區(qū)各品種鮮葉游離氨基酸含量(mg/100g)品 種 春 蘭 玉 龍 九龍袍 丹 桂 瑞 香 肉 桂 306 毛 蟹 黃 旦 鐵觀音 —X ±S 占總重%茶氨基酸天門冬氨酸 1309.37 1254.01 1309.37 1092.11 1127.58 1132.07 1376.07 1117.35 1126.16 1169.51 1201.36 ±101.40 69.37蘇氨酸 62.39 59.36 62.39 49.91 56.92 54.43 72.19 50.59 63.24 62.20 57.36 ±6.69 3.43谷氨酸 9.32 18.09 9.32 14.83 15.85 17.75 12.89 23.36 46.99 78.09 24.65 ±21.68 1.42絲氨酸 248.39 213.54 248.39 190.64 191.06 194.47 271.03 174.98 284.68 228.73 224.59 ±37.54 12.97甘氨酸 3.15 4.03 3.15 3.21 3.45 3.37 3.89 2.82 3.25 3.98 3.43 ±0.41 0.20丙氨酸 22.84 21.57 22.83 16.07 20.29 18.78 29.33 17.69 22.89 23.28 21.56 ±3.69 1.24胱氨酸 18.22 12.61 18.21 9.93 8.54 8.61 10.61 9.68 8.49 10.98 11.59 ±3.72 0.67纈草氨酸 8.22 10.66 8.22 21.30 9.99 5.01 9.11 12.39 6.21 8.63 10.05 ±4.41 0.58甲硫氨酸 8.97 10.44 8.97 8.29 7.65 6.72 8.13 10.78 7.54 9.09 8.65 ±1.26 0.50異亮氨酸 5.79 4.78 5.79 4.97 3.79 3.07 4.24 3.73 4.72 4.65 4.55 ±0.87 0.26亮氨酸 7.13 6.06 7.13 5.77 4.06 3.10 4.07 3.78 4.08 4.69 4.99 ±1.44 0.29酪氨酸 5.54 5.41 5.54 5.57 3.83 2.21 3.03 2.81 4.39 3.71 4.20 ±1.27 0.24苯丙氨酸 3.43 2.89 3.43 2.96 2.02 1.64 2.12 1.54 1.59 1.43 2.31 ±0.80 0.13賴氨酸 5.88 6.58 5.54 5.14 3.68 3.84 5.89 2.82 3.82 4.78 4.80 ±1.31 0.28組氨酸 5.54 12.37 5.08 5.14 5.99 4.62 10.92 2.95 9.31 9.67 7.16 ±3.14 0.41精氨酸 137.22 407.15 137.22 103.90 81.88 70.88 224.57 48.96 106.54 74.78 139.28 ±106.30 8.04總 量 1861.40 2049.51 1854.58 1539.74 1546.50 1531.37 2048.09 1486.23 1703.90 1697.90 1731.93 ±212.51 茶葉中的氨基酸是影響茶葉品質(zhì)的重要化合物,如谷氨基酸、丙氨酸具有花香。氨基酸也是茶葉滋味成分。氨基酸含量高的滋味較鮮爽。由表3可以看出,烏龍 茶品種游離氨基酸總量中,以茶氨酸和天門冬氨酸的含量最多,占69.37%;其次是谷氨酸,占12.97%;第三位是精氨酸,占8.04%,第四位是蘇氨酸,占3.43%;第五位是絲氨酸,占1.42%;第六位是丙氨酸,占1.24%;其余氨基酸含量都在1%以下。高產(chǎn)型烏龍 茶品種——毛蟹的游離氨基酸總量及與花香關(guān)系密切的谷氨酸、丙氨酸和苯丙氨酸等的含量,比其他高香優(yōu)質(zhì)型的烏龍 茶品種低,說明茶樹品種鮮葉中游離氨基酸含量多少與烏龍 茶的品質(zhì)關(guān)系密切。3、福建烏龍 茶良種鮮葉兒茶素含量與組成分析福建省茶科所在烏龍 茶新品種比較試驗中,對各品種春梢一芽二葉鮮葉進行蒸青固樣,測定兒茶素含量與組成,結(jié)果見表4。表4 各品種春梢鮮葉兒茶素及其組成含量項目品種 兒茶素(mg/g) (L-EGC)(mg/g) DL-GC(mg/g) L-EC(mg/g) L-EGCG(mg/g) L-ECG(mg/g) 兒茶素品質(zhì)指數(shù)春 蘭 88.17 3.854 0.907 2.945 17.506 4.330 566.58玉 龍 104.161 6.213 1.390 2.279 20.340 6.049 424.74九龍袍 99.427 4.876 1.814 3.001 22.758 5.568 580.93丹 桂 93.600 4.090 1.330 2.723 21.924 6.049 683.94瑞 香 94.692 3.461 1.149 2.001 19.090 5.980 724.36肉 桂 121.279 7.472 2.055 3.612 26.843 7.561 460.04306 93.964 6.135 1.451 2.334 18.423 3.162 351.83毛 蟹 119.458 7.472 2.782 3.835 23.091 7.425 408.40黃 旦 85.587 4.326 1.814 2.501 19.340 5.155 566.23鐵觀音 91.050 5.899 1.269 3.501 23.341 6.668 508.73308 87.673 4.719 0.967 2.945 13.758 6.942 650.56—X ±S 97.639±12.736 5.320±1.404 1.539±0.547 1.880±0.588 21.492±2.803 1.899±1.321 注:根據(jù)程啟坤教授提出的“兒茶素品質(zhì)指數(shù)”與綠茶品質(zhì)關(guān)系密切。從表4可以看出,兒茶素品質(zhì)指數(shù)也可以明顯地反映出烏龍 茶各品種品質(zhì)的大體趨勢。新選春蘭、308、九龍袍、丹桂、瑞香與肉桂、黃旦、鐵觀音等品種的兒茶素品質(zhì)指數(shù)較高,其烏龍 茶品質(zhì)也較優(yōu);新選玉龍、毛蟹和新選307的兒茶素品質(zhì)指數(shù)較低,其烏龍 茶品質(zhì)也相應(yīng)較差。4、福建烏龍 茶良種的香氣成分分析福建省茶科所在烏龍 茶新品種比較試驗中,對各品種采摘三葉鮮葉固樣和成品茶,由中國農(nóng)科院茶葉研究所游小青采用氣相色譜儀和色一質(zhì)聯(lián)用儀對香氣揮發(fā)油進行檢測,鮮葉共檢出40種組分,其中以香葉醇的含量最高。其次為橙花叔醇、芳樟醇、β——此羅酮+(乙)——茉莉酮;成品茶中共檢出67種組分,其中以橙花叔醇的含量最高,其次為α——法呢烯、β——紫羅酮+(乙)——茉莉酮和二羥?麅(nèi)脂等八類揮發(fā)油組分是烏龍 茶的特征香氣組分。四、福建烏龍 茶品種的鮮葉形態(tài)解剖結(jié)構(gòu)華南農(nóng)業(yè)大學(xué)嚴學(xué)成教授對安溪烏龍 茶品種葉片的形態(tài)解剖結(jié)構(gòu)進行光學(xué)顯微與電子顯微觀察,發(fā)現(xiàn)適制烏龍 茶的品種,如鐵觀音、水仙、黃旦等的葉片下表皮具有分泌功能的腺鱗結(jié)構(gòu)。并對烏龍 茶品種不同葉位的形態(tài)結(jié)構(gòu)進行觀察研究,結(jié)果表明:烏龍 茶品種,從第3片葉往下,葉的總厚度減少,類胡蘿卜素增加,此種現(xiàn)象表明葉子趨向衰老,葉綠體也隨著衰老退化。隨著葉綠體衰老退化,類胡蘿卜素增加,尤以β——胡蘿卜素增加顯著,在加工過程中分解成具香氣的酮醛類物質(zhì)。適制烏龍 茶的品種可溶性糖含較高,成茶帶甜香味。五、福建烏龍 茶品種的染色體核型國內(nèi)有關(guān)學(xué)者對福建烏龍 茶品種的染色體核型進行分析,結(jié)果表明:烏龍 茶品種染色體核型屬2A類型的有鐵觀音、水仙;屬2B類型的有奇蘭、紅佛、本山、赤葉奇蘭、大葉烏龍 、毛蟹、梅占等。六、福建烏龍 茶品種的酯酶同工酶福建省茶科所,對81份福建茶樹品種資源的酯酶同工酶進行了分析,共檢出12條酶帶,其中有兩條酶帶僅在烏龍 茶種質(zhì)中出現(xiàn),這可能是烏龍 茶種質(zhì)酯酶同工酶的特征酶帶。參考文獻:1、白 元等 中國茶樹品種志
上?茖W(xué)技術(shù)出版社 2001.72、葉乃興等 福建茶樹品種資源的研究現(xiàn)狀與展望 福建茶葉
福建茶葉
1994(1)4、陳榮冰等 高香優(yōu)質(zhì)烏龍 茶新品種選育研究初報 茶葉科學(xué)技術(shù)
1995(4)5、陳德華等 武夷名樅選育進展情況
福建茶葉
福建科技出版社 1990.17、嚴學(xué)成
茶樹形態(tài)結(jié)構(gòu)與品質(zhì)鑒定
農(nóng)業(yè)出版社
19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