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口:“東方茶港”,領航華茶獨步世界的王者
17世紀,橫跨亞歐大陸的“中俄茶葉之路”,是繼絲綢之路之后又一條國際商路。茶葉之路的起點,是漢口這個"東方茶港"!
漢口處于中國茶葉產區(qū)的中心地帶,且擁有兩江交匯、九省通衢的優(yōu)越地理位置。
漢口茶之始興,在1840年前后。最早,徽州商人在漢正街泉隆巷開設汪同昌茶葉店、新街王益茂茶葉店和武場朱謙益茶葉店。隨后,湖南、福建及鄂南的青茶來漢,緊接著山西、廣東商人開始來漢口經營茶葉。
他們的茶葉除賣給茶葉店或外地客商外,還從事長途販運。晉商販往西北的新疆、蒙古及中俄邊境的恰克圖,粵商則南下廣州,將茶賣給外國客商。
漢口茶盛時,“湖南茶溯湘江、沅江、澧水,陜甘茶循漢水,江西寧州茶及安徽祁門茶溯江而上,四川茶順江而下,麇(qún)集于漢口。”當時江面停泊的茶船,多時達25000只,蔚為壯觀。
正可謂“十里帆檣依市立,萬家燈火徹宵明”。
歷史記載清初漢正街市盛況:“街市每年值茶時,甚屬盛望。屆時則各地茶云屯霧集,茶?蜅>銓俪錆M,坐轎坐車絡繹道路,比之平日極為熱鬧……”
有文章這樣說:“當年漢口,茶館之多可能位居中國之首。每到茶季,漢口江灘邊制茶、運茶的工人數以千計,從黃陂、孝感、洪湖、五峰以及英山等地的家屬都趕來漢口,打一季的茶工。”一時間,百里江灘,十里港口,人頭攢動,穿梭往來。茶葉擔夫,肩挑背扛,走街串巷,絡繹不絕,展現漢口茶港繁榮忙碌景象,弄得漢口滿城茶葉飄香。
《漢口竹枝詞》曾記載:清道光末年(公元1841年-1850年),以漢正街為商業(yè)主體的漢口茶市已經是“無數茶坊列市開,早晨開門夜深關”了。茶館遍地開花,顯示了當時漢口茶港茶葉貿易的繁榮和鼎盛。
清末民初,漢口茶棧不下百余家,其中規(guī)模較大的約四五十家,最為著名的茶棧為忠信昌棧、太隆永、協(xié)順祥等。
漢口茶業(yè)的繁榮,也與外商的大舉進入密不可分。
早在1820年,西伯利亞總督波蘭斯基對俄國商人說:“俄國需要中國絲織品的時代已經結束了,棉花也差不多結束了,剩下的是茶葉、茶葉、還是茶葉。”
就在波蘭斯基說出這句話的當年,漢口茶葉的出口量已經占到了中國對俄出口總量的74.3%,這一數字在二十年后被刷新到了94.4%。讓這一龐大的出口額成為可能的,正是南起漢口、北至恰克圖、綿延萬里的茶葉之路。
1861年,漢口開埠,外國茶商紛然而至。
據計,漢口洋行和外國商號最多時達250家。19世紀中期,俄國人來漢口做起了茶葉生意,開啟了漢口作為“東方茶港”長達半個多世紀的“黃金時代”。
1861年漢口港出口茶葉8萬擔,1862年增至近22萬擔,此后逐年增長,從1871年至1890年,每年的茶葉出口均達到200萬擔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