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十大名茶:涇縣特尖
涇縣尖茶的采、制工藝要求是十分嚴格的。特尖要求采一芽二葉初展芽葉,茶農(nóng)形象地稱為“一葉抱,二葉靠”。茶芽還須肥壯完好,長約3厘米,每100個鮮茶 芽重量應為15克左右。采回的鮮葉必須立即攤放,一般是上午采,下午制。尖茶的制作工藝并不復雜,分為殺青和烘焙兩道。殺青投葉量要少,拌炒為主。烘焙用炭火,分初烘和復烘兩道。初烘、復烘均用四只烘籠連續(xù)進行,其中并有輕壓做形。尖茶外形松散,難以貯藏保鮮,因此要求成品茶含水量低于4%。
鮮葉分級
適合制的鮮葉要求在一芽二葉以上,但鮮葉要分級采摘。將一芽二、三葉的鮮葉作一等次,一芽三、四葉的又分一等次,老茶作另一檔次分開。采茶時應采用“提折”采,禁用指甲“捏采”及“一手抓采”,盡量避免損傷嫩葉。忌緊壓、曝曬、雨淋鮮葉。上午十點前鐘后所采的鮮葉分開制作。
曬青
總體原則是薄攤快曬。要求曬青葉均勻一致,失水率在某些方面15~20%左右為宜(即10斤鮮葉經(jīng)曬青后重量在8.5至8斤左右).曬青標準以頂芽下第二片葉葉色變?yōu)榘稻G、有光澤,葉片微向后卷為度。曬青程度應根據(jù)鮮葉嫩度、產(chǎn)茶季節(jié)、氣溫高低|、空氣濕度的大小、光照強度、制作過程的可連續(xù)程度等靈活掌握,以便發(fā)揮此工藝的最佳水準,提高成茶的質(zhì)量檔次。
曬青在室外當陽處以篾制品或鐵篩墊曬,曬青葉攤放厚度宜薄不宜厚,以葉片這間互無遮擋為最好;整個曬青過程需輕手翻動2至3次,使曬青葉受光照程度均勻一致。在空氣濕度大、氣溫較低的天氣曬青程度應重些,在氣溫較高、光照強烈或不能保持制作連續(xù)性(時間不充分)情況下則不能重曬,強光照(中午)或高溫條件下曬青應分次進行,每次曬青時間不宜超過10分鐘,氣溫超過35℃時不宜進行曬青。
曬青時間在春、秋季一般掌握在30至45分鐘左右,夏季則在15至25分鐘左右。不論在哪一個季節(jié),凡曬青不到5分鐘即顯濃郁花香的鮮葉不宜制,應立即停止曬青,移至室內(nèi)攤放2至3小時后,待再顯花香時則可殺青,以綠茶的方式炒制。曬青葉以聞這微青、略帶“水香”味為好,聞這顯甜味、或全為“水香”味則為曬青過度。
攤放做青
青葉移室內(nèi)1至2小時后即可進行做青。做青手法是兩手伸開,掌心向上,手指叉開,將曬青葉輕輕捧起,掌心抖動,手指微向上提,使青葉叢手掌兩邊及指隙間滑下,葉子受振支散開,葉邊受到摩擦;騼删o握篩沿,前后左右輕輕抖動,使葉子在篩內(nèi)互相碰撞,這兩種方法在做青過程中經(jīng)常交叉使用。
一般須經(jīng)3至5次做青后才進行殺青,高香一般做青次數(shù)超過5次,此工序耗時在4至10小時這間。做青分為促活與呈香兩個階段,前一階段須經(jīng)2至3次做青,耗時2至3小時,后一階段在3小時以上。做青總原則是輕手、多次、先輕后重;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