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人遺憾上代人沒把老黃茶傳下來|黃茶資訊
德清新聞網(wǎng)
本報6月11日經(jīng)濟版報道《德清何不開發(fā)莫干黃芽老黃茶》見報后,引起我縣茶人一片熱烈反響,叫好者有之,反對者有之,質疑者有之。
莫干山東山生態(tài)林場有限公司負責人何永康在看完報道后第一時間與記者取得了聯(lián)系,問記者:老黃茶怎么做?何為老黃茶?幾年才算老?他認為生產老黃茶這個思路是創(chuàng)新的,但目前的黃茶好像儲存起來不是很理想。
何永康認為,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必須是客觀的,科學的。如果做成能貯存的老黃茶,那還是不是莫干黃芽的老黃茶呢?何永康用一個星期的時間整理了歷年來儲存的黃茶。有2010年試制品,2011年“中茶杯”一等獎的樣茶,有2012年“國飲杯”一等獎的樣茶,2012年“陸羽”杯金獎樣茶。通過低溫長烘或高溫提香等方式整理后,得到的結論是:在冷凍、避光、密封的條件下,二年的茶香氣,滋味,湯色具佳;三年的茶湯色尚亮,香氣,口感下降;四年以上的明顯有異味。
獲得去年“武林斗茶”第一品的甘露茶場場長李永強也在當天對記者的報道表達看法,直言不認同記者的看法,因為記者不懂生產茶,茶葉是靠做茶人的汗水培育和制作而成。不是靠跟著別人做就能走出大山的。
德清老黃茶如何實現(xiàn)既能貯存成為有年份的茶,又能帶有文化內涵的特質闖到山外去呢?我縣農業(yè)局退休干部、資深茶葉專家方連根也看到了這篇報道,與記者交流時他發(fā)出了這樣的感慨:我們很遺憾上代人沒有把老黃茶年份茶傳下來。如果能看到三十年、五十年以上的老黃茶,我們現(xiàn)在也不用走那么多彎路去傳承。
作為德清縣莫干黃芽黃茶的傳承者,方連根已經(jīng)指導了縣內大多數(shù)茶廠恢復了黃茶生產,可以說,獲得全國“中茶杯”最高獎(一等獎)的幾家茶場提供的茶樣,幾乎全部是在方連根親手指導下完成的。但方連根也只能憑年輕時的記憶來重新恢復黃茶生產。五年以前,黃茶幾乎被歷史遺忘,1980年后莫干黃芽幾乎就是德清名優(yōu)綠茶的代名詞,而不是傳統(tǒng)黃茶了。
方連根對老黃茶的報道很感興趣:作為媒體和茶文化工作者,甚至生產者、經(jīng)營者,有老黃茶的概念和年份茶的提法,很正常也很有必要,這對提升我縣茶葉產業(yè)是有利的。但作為企業(yè),也應該量力而行。一年放幾斤年份茶合適?一百斤還是兩百斤?放十年還是二十年、三十年?這些都需要在實踐中摸索,沒有先例可尋。
那么,德清目前生產制作的黃茶到底可不可以長期儲存?記者從茶葉協(xié)會了解到,除了綠茶和清香型鐵觀音講究喝“新”、不可作為年份茶之外,紅茶、白茶(以福鼎白茶為代表)、黑茶(以普洱茶為代表)、烏龍茶均可長期存放。在儲存得當?shù)那闆r下,隨時間的變化味道會變得醇厚,且如同好的葡萄酒,價值也會提升。方連根從原理上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