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茯磚茶的前世今生|陜西茯磚茶歷史
有誰能相信,在一個溝壑縱橫、峁塬錯落、黃土深厚200米以上的地方,從來沒有栽過一棵茶樹,卻有著千年以上的制茶史、綿延600年的磚茶歲月,并且此茶成為封建王朝的官府茶、貢茶,游牧人不可或缺的生命茶!皩幙扇諢o肉,不可一日無茶”的佳話在大西北及絲綢之路上口口相傳。這到底是怎樣一個神奇的地方?又能產(chǎn)生出如此魅力的茶呢?
這個地方就是共和國大地原點上的涇陽縣;這魅力茶就是涇陽茯磚茶。
涇陽是個神奇的地方。這里是中國的大地原點,是中國政府在綜合測量考察中原和西部省區(qū)的基礎上,確定的國家地理中心。這恰好與西漢王朝確定的1000公里建筑基準線幾乎吻合,再一次創(chuàng)造了華夏文明的古今傳奇;這里曾是京畿要地,周屬秦地,戰(zhàn)國設縣。楚霸王項羽分關中為“雍、塞、翟”三地,史稱“三秦”。它屬“塞”。在周、秦、漢、唐等十三朝皇親國戚中,有不少人生于此、葬于此;這里被喻為關中的“白菜心、米糧倉”。雖屬渭北高原,溝梁峁壑、縱橫交錯,但依然連年風調雨順,麥浪垂肩,瓜果飄香,天地靈氣鐘愛于此,F(xiàn)涇陽隸屬陜西省咸陽市,城有北仲、嵯峨、西鳳三山相圍,黃土臺塬恰似南非開普敦“桌山”,巍峨挺拔,俯察四方,依山傍水,凝結玄機、大氣于一城。漢出散茶,明做磚茶,巍巍600年茯磚茶史,威震四方,風靡絲路。
這里匯聚著“分明”之水。“涇渭分明”就緣之于此!对娊(jīng)·邶風·谷風》云:“涇以渭濁,湜湜其沚!碧贫鸥υ娫唬骸奥貌锤F清渭,長吟忘濁涇!睕芪純珊诱l清誰濁,歷來紛爭不斷。近年,據(jù)科考資料介紹,渭河是黃河的最大支流,由甘肅渭源上游分流過來,上清下濁到此;涇河是渭河的最大支流,發(fā)源于六盤雪山,下切板石河床,先濁后清,至此與渭河分明。不管誰清誰濁,至此總是兩水分明的。且兩河到此發(fā)力,交匯碰撞,使祖祖輩輩的涇陽人受益。不僅如此,涇陽這里還是鄭國渠、白公渠、豐利渠、廣惠渠及近代的涇惠渠、涇渭渠的重要基地,已發(fā)現(xiàn)的古渠道遺址就有30多處,這對涇陽及周邊良田的灌溉和老百姓的飲水均發(fā)揮著巨大作用。用這“天上之水、分明之水和鄭人之水”點漿育液,承接遠客,必然神清氣爽。
然而,上世紀五十年代初,國家曾以茶葉加工地離原料地偏遠,運輸成本高而將此息業(yè),轉由湖南安化生產(chǎn)。幾十年間,雖然反復試驗,終因地貌環(huán)境和加工技術等原因,茶的生產(chǎn)始終不盡如人意。市場開放后,老一輩重拾涇陽茯磚茶業(yè)并傳承晚輩,使古老的茯磚茶煥發(fā)青春,F(xiàn)如今,拍電影,演小品,講故事,“申遺”作文,好一派人人夸茯茶、家家做“秦磚”的熱鬧景象。那些借水路而來的湘、鄂、贛及巴蜀勝地的毛茶或半發(fā)酵茶等原料,經(jīng)過夏秋的充分發(fā)育,茶葉肥厚翠綠,宛如待嫁村姑,光鮮動人。滿含著江南的鐘靈毓秀、日月精神,北上涇陽,與來自溝壑山川、黃陵宗土之氣融合,茶葉也就越發(fā)的有精氣神了。經(jīng)過甄選、匹配、揀剁、篩分、渥堆、炒合、灌扎、封裝、碼藏、檢測等七七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