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具發(fā)展歷史|名茶配妙器
,茶具與食器混用時代也告結(jié)束,茶功不再以祭祀、藥用、食用為主,成為正宗飲料。茶作為國飲后來并成為世界三大飲料之一的地位自唐代奠定。
陸羽在茶具的設(shè)計上有明顯的推行"茶道"的意圖。茶具的設(shè)計不僅有實用價值,還有觀賞價值,式樣古樸典雅,有情趣,給茶人以美的愉悅。更重要的是富有中國先秦文化的內(nèi)涵,又具"當代"(指唐代)特征。如列為第一件的風(fēng)爐,式樣古雅,設(shè)計巧妙,反映了唐代的工藝水平,爐體鑄的字傳遞了古代文化的信息。爐腳上鑄有"坎上巽下離于中"、"體均五行去百疾"和"圣唐滅胡明年鑄"21個古文字。在支架鍑的三個"格"上分別鑄上"巽"、"離"、"坎"的卦的符號及其相對應(yīng)的象征物風(fēng)獸"彪"、火禽"翟"、水蟲"魚"。爐壁三個小洞口上方分別鑄刻"伊公"、"羹陸"和"氏茶"各兩個古文字,連讀作:"伊公羹"、"陸氏茶"。
據(jù)《周易·鼎》說:"象曰:木上有火,鼎"。"鼎"有取新之意,成語"革故鼎新"便是"鼎革"之意。風(fēng)爐是根據(jù)《周易》的卦義設(shè)計的。"坎"生水,"巽"生風(fēng),"離"生火,"坎上巽下離于中"的意思是:煮茶之水承于上,燒水之火燃于中,吹火之風(fēng)鼓于下。"體均五行去百疾"是借五行學(xué)說頌茶之功。"圣唐滅胡明年鑄"說明此風(fēng)爐鑄于唐代宗廣德二年(764),也記載了唐代一個重大歷史事件,飲茶存史,兩事合一,足見茶道之大。"伊公羹"說的是商初賢相伊尹以烹飪技藝致仕的故事!掇o!芬俄n詩外傳》載:"伊尹……負鼎操俎調(diào)五味而立為相。"伊尹相湯以功績卓著入史。伊尹被后人譽為圣賢。陸羽與之并稱,且稱自己的著作為"經(jīng)",若一味苛求似乎陸羽有違圣人關(guān)于"謙虛"的教誨,這也說明陸羽很有個性,對自己所開創(chuàng)的事業(yè)充滿自信。確也名符其實,陸羽于茶事是"舉足為法,吐詞為經(jīng)",祀為茶神就是后人對他的定論。
陸羽的茶具頗具文化特色,南宋審安老人還覺不雅,繪《茶具圖》12幅,并以官稱和職銜命名茶具,茶事?lián)饺肴耸拢蜗蟾哐,妙趣橫生。如稱都籃為"韋鴻臚","鴻臚"一官在東漢以后主要職掌為朝祭禮儀之贊導(dǎo),官署為鴻臚寺,唐代改為司賓寺,南宋不置。還有"金法曹"(金碾)、"石轉(zhuǎn)運"(石碾)、"羅樞密"(羅合)、"胡員外"(葫蘆瓢),還有叫"木待制"、"宗從事"、"漆雕秘閣"、"湯提點"、"竺副帥"、"司職方"的。
宋承唐制,變化不大,為適應(yīng)"斗茶",煎水用具由鍑改用銚(yáo)、瓶。銚,俗稱吊子,有柄有嘴。飲茶用具改碗作盞,唐代茶碗尚青色,因當時餅茶湯色多為淡紅,青瓷襯托,"半甌青泛綠",色澤自然明麗。宋代茶盞尚黑,以通體施黑釉的"建盞"為上品。宋代習(xí)飲末茶,茶湯泛白沫,黑色襯托便于看水痕,并區(qū)分茶質(zhì)優(yōu)劣。建盞在燒制過程中通過窯變形成美麗異形的花紋,以兔毫斑和鷓鴣斑最珍貴。此外,宋代茶具還多了茶筅,即竹帚,用于斗茶時攪茶湯用。
顯然,宋代茶具的損益以"斗茶"為中心,這反映了市井文化的繁榮。宋代的經(jīng)濟較為發(fā)達,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是其寫照。因其繁榮而文恬武嬉,世風(fēng)日靡,達官貴人,文人雅士以"斗茶"為樂,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