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紫砂壺壺嘴|紫砂壺制作
關于壺嘴的曲直歷來有不同的看法,紫砂壺的壺嘴亦有多種式樣,直曲不一,通常分為五種,“一彎嘴”,形似鳥啄,所以又叫“一啄嘴”,一般作暗接處理,無明顯的痕跡接線,一般安裝的位置比較上,且與壺口相平。二彎嘴和三彎嘴一般安裝在身筒側壁接近垂直的立面上,位置稍低。這種嘴式較多用在朱泥小品的茶壺上,取其嘴嗉偏大,出水容易流暢。
所謂嗉,就是壺嘴根部膨出的部分,像鳥類喉嚨下面暫裝食物的嗉囊,作用是加大嘴根的截面,增加嘴口出水時的沖壓力。但這個嗉卻是壺嘴難以處理好的地方,許多瓷器茶壺的嘴形,側面看看尚不失靈巧美觀,但從嘴的正面看去,那個嗉卻像雞的大腿,顯得臃腫不協(xié)調,所以裝在紫砂壺上要求很高。
清初文學家、戲曲家李漁在《閑情偶寄》卷四《居室部》有“茶具”一節(jié)就認為:“壺嘴務直,一曲便可尤,再曲則稱棄物矣!彼囊馑己苊髁,壺嘴要直。而壺嘴彎曲的壺則是能夠保證茶香不泄的,此種適宜注重品茶意境的人。在制作工藝上還應注意壺嘴的傾斜程度,過直會噴,過平,則漫,均不適宜。
壺嘴的作用是控制流量、掌握流向、防止濺溢。斟注時,要能做到出水流暢、水流如注、直瀉杯底無聲,注水數(shù)寸不泛花,斟注完收水時嘴口不滴水、不流涎。但是壺嘴流涎向來是陶瓷器皿中常常遇到的麻煩事。
由于液體有一種附壁性,注茶時往往有一小部分茶湯沿著壺嘴向下流,或者是倒茶后收水時有少量茶湯無法收入壺內而在嘴外流淌。紫砂茶壺在造型和制作工藝上都比較講究,歷來得到的好評也比較多,但涎滴問題并未全部解決,這是很遺憾的。為要達到壺嘴口出水流暢,并防止涎滴現(xiàn)象,在制作工藝上必須注意:
(1)嘴管要呈喇叭形,根部大于嘴口,內壁要光潔順暢,身筒通向壺嘴的網(wǎng)眼孔洞的總面積要大于嘴口的面積,最好能大一倍以上,以增加出水壓力和收水的回力;
(2)壺嘴斜出所呈的角度大于45度正負10度左右較理想,過于接近垂直出水時有“噴”的因素,過于接近水平出水時有“漫”的因素,均不適宜;
(3)嘴口的前端稍向下彎一點,使茶湯沖出嘴口時,成為一個完美整體的重要部分。
壺嘴是考驗紫砂藝人工藝水平的,壺藝作品中壺嘴也是評定紫砂壺好壞的標準,壺嘴出水通暢是紫砂壺最重要的一點。相信在藝人們的制作中不斷地改革創(chuàng)新,紫砂壺的各方面也會逐步完善,克服各種工藝的缺點和不足,也是我們紫砂藝人所要追求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池宗憲.選好壺泡好茶[M].合肥:時代出版?zhèn)髅焦煞萦邢薰荆?009.
[2]錢劍華.紫砂茶壺的造型與鑒賞[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2.
[3]吳鳴.紫砂的本體語言[J].景德鎮(zhèn)陶瓷,2003(01).
淺談紫砂壺壺嘴
紫砂壺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