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茶路|《走遍中國—武夷山茶文化》解說詞
作用!
在那段互相扶助、同心協(xié)力的日子里,晉商十幾年如一日貫徹不輟的經商原則深深感染了鄒家。
張維東:“它加工制作的時候肯定含的水分比較高,越往北走氣候越干燥,肯定茶葉自身要有一些損耗,我們晉商為了不讓消費者、購買者吃虧,所以他在加工的時候,茶葉就要重四兩,在加工的地方,就把這個四兩損耗預估過去了,你到內蒙古也好,到俄羅斯也好,你買到的茶葉還是足兩的,不會缺斤短兩!
“誠信至上”、“以德取利”的經商之道,成為下梅村眾多茶莊共同信奉的理念。這座雄偉的鄒氏家祠在萬里茶路開辟的五年之后拔地而起,當時,下梅村出現(xiàn)了一大批因茶而富的大家族。一時間,茶葉之路帶動了整個閩北地區(qū)的發(fā)展。
在武夷山著名的收藏家趙勇的藏品中,有幾件閩北獨特的器皿,燒制于茶路最興盛的那個年代。
趙勇(武夷山市文聯(lián)主席):“這是個小馬罐,上面有兩個字,香茶,就像一匹馬在馱著茶,說明什么問題呢?當初,茶路開通之后,大量的茶葉經營者通過茶葉的運輸發(fā)家致富,成為當時社會的一種成功的象征,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時尚!
王慶:“它沿路恐怕推動了運輸業(yè)的發(fā)展,推動了餐飲業(yè)的發(fā)展,推動了住宿業(yè)的發(fā)展,也推動了與其他產品互市互換互易的發(fā)展!
江西河口,一個曾經默默無聞的小村子,因為地處武夷茶向北轉運的必經之地,而迅速熱鬧起來,在茶路開辟后短短的十多年間,成為閩贛交界的第一大交通樞紐。如今,石板路上當年的馬車壓出的車轍還清晰可見。在它鼎盛的年代,每天來自四面八方的商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
像河口一樣,漢口、祁縣、張家口、包頭、庫倫,茶路沿途的眾多城市因武夷茶帶來的商機而注入了新的經濟活力。他們的崛起將影響著隨后百年間中國不同地域的經濟發(fā)展。
在傳統(tǒng)的農耕經濟時代,茶路成為一扇面對外界的窗戶,大大拓寬了人們的眼界。黃河兩岸的風俗傳統(tǒng),大江南北的人情百態(tài),甚至俄羅斯的奇聞軼事,都沿著這條茶葉之路傳播開來。這條路不僅是一條經濟之路,更成為一條連通歐亞的文化之路,近代以來,閩北人以開放而具有冒險精神著稱,或許,這與兩百多年前那條萬里茶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吧。
如今,在武夷山的很多茶館,經?梢钥吹絹碜远砹_斯的客人,在武夷茶傳到俄羅斯三百多年后,成千上萬的俄羅斯人沿著當年的茶路來到武夷山,在武夷茶的誕生地親自品茶,在這種熟悉而又陌生的茶香中,似曾相識的東方生活方式仍然散發(fā)著持久的魅力。
作為萬里茶路歷史見證的下梅村,今天,已經成為國家歷史文化名村,每天吸引著大量的游人。許多下梅村的后代仍然繼承著祖先制售茶葉的生意,不過,早已從小店鋪變成了現(xiàn)代化的大工廠。幾百年來,伴隨著茶葉的對外傳播,武夷茶的品飲方式同樣深刻地影響著許多地方。
趙勇:“當時浙江一個大詩人,看到武夷山人喝茶感覺到很可笑,他曾經寫詩:笑煞飲人如飲鳥。為什么呢?他杯子太小了。杯小如胡桃。像這樣的東西比胡桃還小。不夠喝,不過癮。但是他在武夷山喝了幾次以后,真正享受到武夷茶的好處。他在另一篇文章里就有稱贊:嘗盡天下名茶,以武夷山為第一!
趙勇所說的這位大詩人正是清代著名的文學家袁枚。他在武夷山看到的那種品茶方法如今被稱之為“功夫茶”。小小的一杯功夫茶沖泡起來極其復雜,對于水質、水溫、茶量、茶具都有著極高的要求,惟有精準地拿捏好所有這些要素,才能把武夷茶的韻味發(fā)揮到極致。而泡好之后需要用小杯小口品嘗,方可感覺到苦澀之后的無盡甘甜。所以,功夫茶取名的由來,既有茶葉制作方法費功夫,又有品飲技藝花功夫的雙重含義。當主人向客人敬上一小杯淺淺的茶水,主人的所有心意就盡在其中了。
鄭應南(香港茶葉專家):“差不多每個潮汕人家里都有自己的茶具,喝茶的時候泡茶茶葉的數量比較多,喝起來比較濃。在1885年到1890年的時候,潮汕人從武夷山那邊采購茶葉,因為這個情況,他們貿易比較多,經濟情況比較好,他們就把喝功夫茶移到潮汕那邊去了!
著名歷史學家,《臺灣通史》的作者連橫曾經提到:漳州、潮州、臺灣有一個極為相似的嗜好,那就是喝茶一定要喝武夷茶。清代初期,功夫茶品飲方法隨著武夷茶的暢銷,流傳到富庶的漳州、泉州、潮汕、臺灣等地,并且在當地得到發(fā)展和改進。近代以來,功夫茶又被東南沿海的外出謀生的華人帶到了全世界。
在山西,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當晉商的駝隊攜帶著大量的白銀常年往返于大江南北時,沿途的強盜土匪自然耐不住性子,商隊經常遭受他們的襲擊和侵擾。后來,聰明的晉商把大量的白銀燒鑄成一種上百斤的特大銀球,盜匪們想搬都搬不走,只能望洋興嘆,無可無奈。
其實,在這個傳說之后,還有著一個鮮為人知的真相。當一箱箱中國的茶葉換回源源不斷的白銀時,俄羅斯越來越難以支付因茶葉而產生的貿易逆差。于是,歐洲大量的白銀制品幾經周轉,最終出現(xiàn)在恰克圖,用來支付茶葉貿易。這些白銀制品進入中國之后,經常被燒鑄成大型的銀錠加以保存,這就是那些大銀錠的真實身份。
當萬里茶路達到最興盛的時候,一條從海上向歐洲運送武夷茶的水路也日趨繁忙。在這條海上茶路的終點,武夷茶的故事,將伴隨著世界的風云變幻繼續(xù)上演。
武夷山茶文化
巖茶文化
走遍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