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石民:紫砂藝術(shù)承前啟后的大師
裴石民 1892年出生于宜興蜀山,原名裴云慶,兒時入私塾時,改名“德銘”,15歲時拜自己的姐夫江祖臣為師,開始學(xué)制紫砂壺。江祖臣字案卿,是清末民初的制壺名手,擅長仿制陳鳴遠作品,也工筋囊器,并善捏塑、浮雕,所創(chuàng)“獅球”、“獅燈”、“獅座”系列壺存世較多,人稱“獅球王”。江案卿制壺嚴謹,要求嚴格,德銘初入師門時,受其嚴教,苦練基礎(chǔ)技藝。
然而初期尚未完全成年的德銘童心未脫,師傅要求他從仿制“獅球壺”入手,他則對反復(fù)仿制“獅球壺”覺得枯燥乏味,而一些仿古雜件、仿古尊以及鼎爐類作品讓他很有興趣。師傅外出時,他就以自己的興趣捏個花生、塑個瓜果之類,常常廢寢忘食。稍長之后,德銘受師傅也受生活教誨,懂得藝不精難成人,開始按照師傅的指點,嚴格要求自己所有的作品,為自己以后的發(fā)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
能夠成就“鳴遠第二”的聲譽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裴石民 在仿古作品上取得的成就。
民國時期,很多紫砂名手時常會被古董商邀去上海制作紫砂器,其中相當(dāng)部分是仿制明清作品。當(dāng)時如江案卿、范大生、汪生義、程壽珍以及后來包括裴石民 、顧景舟在內(nèi)的新中國成立后紫砂著名七老藝人,在民國時期都曾到上海做過仿古紫砂。應(yīng)該說這個時期既是他們的一種謀生,同時客觀上也因此使自己的工藝技藝有了極大的提高。
裴石民 第一次被邀到上海,是在民國六年。年方25歲的裴石民 在當(dāng)時還是個晚輩,還不在古董商邀請之列。而既是他姐夫又是他師傅的江案卿為人倔強清高,看不慣上?蜕痰哪樏妫韫释妻o。年輕的裴石民 既想到外面見見世面,也想出去磨練一下自己的技藝,就自告奮勇隨客商到了上海?梢哉f這一步的邁出對裴石民 日后在紫砂藝術(shù) 上取得的成就是一個關(guān)鍵的轉(zhuǎn)折。
裴石民 到上海后在古董商那里第一次有幸見到了紫砂史上最著名的高手之一——清康熙年間陳鳴遠的真跡。陳鳴遠(1622-1735),宜興人,字鳴遠,號鶴峰,又號石霞山人、壺隱,他制壺技藝精湛全面,又極具開創(chuàng)性,所制自然型茗壺及仿古器皿造型多樣,妙精古趣,藝術(shù)成就代表了一個歷史時代的高峰。經(jīng)對陳鳴遠作品的反復(fù)觀摩,開闊了裴石民 的藝術(shù)眼界。在對陳鳴遠作品“天雞壺”、“鳳首壺”等作品摩制中,也充分展示了裴石民 的藝術(shù)天賦,摩制的過程也使他的技藝功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此后,裴石民 在高手林立的紫砂藝人行列也開始嶄露頭角,并逐步擠身于名手之列。
嶄露頭角后的裴石民 ,開始有機會和一些名人雅士交流切磋,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到一些精彩的歷史作品,而最讓裴石民 癡迷的依然是陳鳴遠的像生類作品。此后裴石民 仿制陳鳴遠形態(tài)各異的古壺、古尊、古鼎、古瓶、古盆,或仿像生類瓜果菜蔬,均能細膩逼真、惟妙惟肖,技藝之精湛在上世紀20至30年代達到高峰期,聞名行業(yè)內(nèi)外,影響也已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