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制茶方法|中國制茶歷史
龍鳳加水四杯,大龍鳳二杯外,其它均加十二杯水,研茶的工作得選擇腕力強勁之人來做,但加十二杯水以上的團茶,一天也只能研一團而已,可見其制作的費時及費事了,然其品質的精細也是唐代團茶所望塵莫及的。
造茶
研過的茶,最好手指戳蕩看看,一定要全部研得均勻,揉起來覺得光滑,沒有粗塊才放入模中定型,模有方的、圓的、花形、大龍、小龍…………等,種類很多,達四十余種之多,入模后隨即平鋪竹席上,等「過黃」最后這道手續(xù)了。
過黃
所謂「過黃」是干燥的意思,其程序是將團茶先用烈火烘焙,再從滾燙的沸水撂過,如此反復三次,最后再用溫火煙焙一次,焙好又過湯出色,隨即放在密閉的房中,以扇快速搧動,如此茶色才能光潤,做完這個步驟,團茶的制作就完成了。
從上面的制造過程看來,較唐朝的團茶更為細致,而其種類也不斷翻新,技術上也有突破的發(fā)展,宋朝末年其種類也不斷翻新,更由于宋代飲茶風氣昀普遍,名茶不下百種之多,技術上也有突破的發(fā)展,宋朝末年發(fā)明散茶制法,于是制茶法由團茶發(fā)展到散茶,使得茶的制法和古法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轉燮,到元朝團茶漸次淘汰,散茶則大為發(fā)展,末年時又由「蒸菁法」改為「炒菁法」,明時團茶已不再流行,炒菁散茶則大為流行。許次紓「茶疏」所載者,即為炒菁制茶法,一直到現在還是使用炒菁法,只是技術上,作業(yè)上更科學化、更創(chuàng)新,發(fā)展至今,速溶茶(茶精)的問世,對平日飲茶解渴與保健,確是相當便利。
宋代的制茶方法
中國制茶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