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上一篇:中國茶文化:千年茶道|茶視頻 下一篇:茶人蘇軾|中國茶文化
歡迎手機訪問 茶葉網(wǎng)-手機版 (m.spaceearthintegrationnetwork.cn)

蔡襄與茶|茶文化視頻

來源:網(wǎng)絡     查看: 3613次

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謨,漢族,興化軍仙游縣(今楓亭鎮(zhèn)青澤亭)人[1]  。北宋著名書法家、政治家、學家。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進士,先后任館閣?、知諫院、直史館、知制誥、龍圖閣直學士、樞密院直學士、翰林學士、三司使、端明殿學士等職,出任福建路轉運使,知泉州、福州、開封和杭州府事。

治平四年(1067年),蔡襄逝世,贈吏部侍郎,后加贈少師。南宋乾道(1165年—1173年)年間,追謚忠惠,故稱“蔡忠惠”。

蔡襄任泉州知府時,主持建造了中國現(xiàn)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橋泉州洛陽橋;任福建路轉運使時,倡植福州至漳州700里驛道松;在建州時,主持制作武夷精品“小龍團”,所著《錄》總結了古代制、品的經(jīng)驗。所著《荔枝譜》被稱贊為“世界上第一部果樹分類學著作”。

蔡襄工書法,詩文清妙,其書法渾厚端莊,淳淡婉美,自成一體,為“宋四家”之一。有《蔡忠惠公全集》。

發(fā)展業(yè)

蔡襄不僅是政治家、文學家、書法家,而且也是學家。他為官清正,以民為本,注意發(fā)展當?shù)亟?jīng)濟,為福建業(yè)及文化的發(fā)展作出了一定貢獻。歷史上著名的北苑御園,就是在建州,舊時又稱建溪,建安(今在建甌縣)。種最早的文字記載見于唐代孫樵《送蕉刑部書》,書中記載:“晚甘侯”(唐代名中的一種)產(chǎn)于“建陽碧水丹山之鄉(xiāng),系月澗云龕之品”。當時建溪流域所產(chǎn)品統(tǒng)稱“建”、“建茗”。五代時期,王審知在福建建閩國,北苑園成為專門生產(chǎn)貢的官家園。閩國滅亡之后,南唐后主李煜派官員專程到建安設立“龍焙”,監(jiān)制“建進御”。指定專制“龍”。歷史發(fā)展到了宋代。丁謂任福建轉運使,監(jiān)制御時,尤重御采摘制作的“早、快、新”。如“社前十日即采其芽,日數(shù)千工繁而造之、逼社即入貢”。由于采制甚精,在丁謂手中,北苑已譽滿京華,號為珍品。

到了慶歷年間(1041—1048年),蔡襄創(chuàng)造小龍團以進,被旨仍歲貢之”(《熊蕃北苑貢錄》)。《苕溪漁隱叢話》也說北苑大小龍團“起于丁謂,而成于蔡君謨”。的確,蔡襄為福建轉運使,把北苑業(yè)發(fā)展到新的高峰,他從改造北苑品質花色入手,求質求形。在外形上改大團為小團、品質上采用鮮嫩芽作原料,并改進制作工藝。為之,歐陽修《歸田錄》卷二有云:“之品莫貴于龍鳳,謂之團。凡八餅重一斤。慶歷中蔡君謨?yōu)楦=ㄞD運使,始造小片龍以進,其品絕精,謂之小團。凡二十餅重一斤,其價值金二兩”。歐陽修對蔡襄制作貢有非議,但他不得不承認蔡襄制作業(yè)的工藝之精。蔡襄之侄兒、蔡京之子蔡絳在《鐵圍山叢談》中對蔡襄在發(fā)展北苑御園過程有較為詳細而客觀的記載,肯定了蔡襄負責監(jiān)制北苑之制作精巧,形質至極,呼聲最高還是“小龍團”的“密云龍”和“瑞云翔龍”。對于葉制作達到“名益新、品益出”、“益窮極新出、而無以加矣”的高水平程度,同時指出做要抓住季節(jié)“又茁其芽,貴在于社前則已進御”的新鮮感?梢姟昂爭相品、蓋因品質珍”。就蔡襄本人,對于建安之,他也在自己著作《錄》中有專門論述建安之。其“點”條云:“建安斗試以水痕者為負,耐久者為勝”。同朝范仲淹在《和章岷從事斗歌》也提到“北苑將期獻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斗味兮輕醒醐,斗香兮薄蘭芷”?梢姳痹酚鶊@在北宋時期極負盛譽。這些如此輝煌時期是得益于蔡襄為福建轉運使時的監(jiān)制而精益求精的創(chuàng)新工藝。這業(yè)發(fā)展功績是不可湮沒的。

蘇軾在《荔枝嘆》中說,“君不見:武夷溪邊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寵加,爭新買寵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吾君所乏豈此物?致養(yǎng)口體何陋耶!洛陽相君忠孝家,可憐亦進姚黃花”。此詩作于哲宗紹圣二年(1095年),在蔡襄任福建轉運使二十五年后,此時蘇軾正被謫貶在廣東惠州(今惠陽縣)。作者初次嘗到南方甜美的果品荔枝、龍眼,極為贊賞,就差點兒將“荔枝”比作“佳人”。但作者能浮想聯(lián)翩,不禁聯(lián)想到漢唐時代進貢荔枝給百姓帶來了災難。在詩中作者揭示了由于皇家的窮奢極欲、官吏媚上取寵、各地名產(chǎn)都將進貢的弊政。他筆鋒又一轉,對當時宋代的進、進花一并作了深刻的諷刺。這首詩給蘇軾帶來了許多聲譽,但給蔡襄蓋上了一頂“買寵”的帽子,這是不應該的。

總之,蔡襄在任福建轉運使時,監(jiān)制北苑貢在原有基礎上有所爭新。他先從改造北苑的品質花色入手,將“大龍團”改制為“小龍團”,提高貢的質量,達到“名益新、品益出”的技術革新、藝術融為一體。蔡襄制好,致使蘇東坡喜歡“龍鳳團”,產(chǎn)生千古名句!皬膩砑衍萍讶!碧K東坡應該感謝蔡襄有了好才產(chǎn)生出千古名句。蔡襄的督辦,促進了北苑的發(fā)展。也促進地方經(jīng)濟發(fā)展。這種技術創(chuàng)新,使福建葉在北宋時期名列首位,應功歸于蔡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