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春制作工藝|名優(yōu)綠茶的制作
碧螺春亦為我國著名綠茶,產于江蘇吳縣太湖洞庭山。碧螺春茶采摘特點為采得早、采得嫩、揀得凈。
每年春分前后開采,谷雨前后結束,以春分至清明采制的明前茶品質最高,通常采一芽一葉初展,鮮葉采回后,必須及時進行精心揀剔,剔去魚葉,嫩茶果及不符合標準的芽葉,保持芽葉勻整一致,一般上午5-9時采摘,9-15時揀剔,晚上進行炒制,制作過程分殺青、揉捻、搓團顯毫、烘干等工序。
1)殺青。
在平鍋或斜鍋內進行,鍋溫約190℃,投葉量500 g,炒時以抖為主,雙手翻動,要求撩得凈,抖得散,殺熟殺透,燜抖結合。殺青時間為3~5min,芽質柔軟,青臭氣轉為略有清香,失去原有光澤,即已殺青適度。
2)揉捻。
當殺青適度后,即在原鍋內進行揉炒,鍋溫降至70℃左右,采用抖、炒、揉3種手法交替進行。隨著茶葉水分的散失,鍋溫也必須逐漸降低。炒揉時,手握茶葉松緊適度,當茶葉達到六七成千、時間約10 min時,繼續(xù)降低鍋溫,轉入搓團顯毫過程。
3)搓團顯毫。
它是形成形狀卷曲似螺和茸毫披滿的關鍵過程,此時鍋溫降至45℃,邊炒邊用雙手用力地將全部茶葉揉搓成數(shù)個小團,不時抖散,反復多次,搓至條形卷曲,茸毫顯露,達八成干左右,歷時約15 min。
4)烘干。
用輕搓、輕揉手法,達到固定形狀、繼續(xù)顯毫、蒸發(fā)水分的目的。當達到九成干時,起鍋將茶葉放在桑皮紙上,連紙放在鍋中,用文火慢慢烘至足干,鍋溫約30℃,足干葉水分含量在7%左右。
碧螺春制作工藝
名優(yōu)綠茶的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