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葉公司歷史重要資料
徽、廣東、廣西、云南等省設分公司。辦公地址也因戰(zhàn)事遷往重慶。其時,湖南安化正式大量生產黑磚茶,分天字磚、地字磚、人字磚、和字磚4個等級,同年8月5日,由中國茶葉公司與湖南省茶業(yè)管理處茶廠簽訂首批黑茶磚出口合同,2000箱黑磚茶計96000公斤經香港出口蘇聯。
1941年湖南省茶業(yè)處磚茶廠隸屬湖南省建設廳領導,改名湖南省磚茶廠。7月,所生產的10萬片黑磚茶計20萬公斤首批運往蘭州,從此,黑磚茶除由經甘肅、新疆運往蘇聯外,也供應西北市場。
1942年12月9日國民政府行政院頒布《磚茶運西北辦法綱要》。規(guī)定:一、湖南安化所產磚茶及其他地方所產磚茶原料,應由中國茶葉公司統籌收購、分配。廠家壓制磚茶后交由中國茶葉公司統一銷售。二、中國茶葉公司應利用與湖南省合辦的磚茶廠及湖南、陜西境內的公私廠家,每年壓制磚茶400萬片至600萬片(每片2公斤),專銷西北。三、磚茶及原料由湖南運至陜西,磚茶由陜西運至新疆及西北各省,應由運輸統制局及交通部協助提供交通工具……。1941年秋,因抗戰(zhàn)影響,中國茶葉公司湖南辦事處將阻滯于沅陵、桃源之間的黑茶托交湖南省磚茶廠代壓成磚,1942年湖南省磚茶廠專門在桃源沙坪設立分廠,代壓中茶公司茶磚。同年中國茶葉公司派總技師李厚澄來湘考察,策劃黑茶生產事宜。經與湖南省政府協商,湖南省磚茶廠由國營中國茶葉公司與湖南省政府合辦,更名為“國營中國茶葉公司湖南磚茶廠”。1942年10月,因產制業(yè)務的擴大,又在安化酉州增設酉州分廠(即安化茶廠前身),并于1943年試制茯磚茶,茯磚茶有部分發(fā)花,但不茂盛,未獲完全成功,不過,也為今后湖南茯磚茶試制積累寶貴的經驗。
中國茶葉公司于1942年在甘肅蘭州成立西北分公司,按照國民政府行政院頒發(fā)的《磚茶運西北辦法綱要》,辦理西北茶葉業(yè)務。同年,日軍侵占緬甸進入云南,滇緬鐵路不通,順寧(鳳慶)和佛海(勐海)兩茶廠原銷往緬甸、泰國以及經緬甸仰光轉口的外銷茶葉運不出去,所產茶葉全部轉口內銷。同年2月,湖南省茶業(yè)管理處撤消,業(yè)務交由中國茶葉公司湖南分公司。
茶葉的引票制度在此時也正式壽終正寢。隨著中國最后兩個省西康和甘肅取消以茶葉引票方法收取稅金,改征茶葉營業(yè)稅,從宋代以來延續(xù)了近千年的票引制度走向終結。在此之前的1912年,國民政府就廢除了票引制度,但西康、甘肅仍釆用舊法,四川省也是1938年才予廢止引票制度。與此同時,中茶公司制定磚茶原料統購實施辦法。其實施區(qū)域僅限于湖南省的安化、桃源、新化、益陽等黑毛茶產區(qū)。中國公司在上述地域設立收購站,收購茶農生產的黑毛茶或茶商積壓的陳黑茶以及半成品和成品,如引包和千兩茶等。茶商壓制磚茶原料由中茶公司統籌分配,制成品交中茶公司統一運銷。
因中國大部分產茶區(qū)為日本侵略者所占領,茶葉運輸不暢,中國茶葉公司與茶商合資,于1943年又在四川滎經縣組成滎經藏茶銷茶制造廠(又名中和茶廠,該廠1945年停辦)。
1944年,中國茶葉公司湖南磚茶廠所制的黑磚茶7280噸運抵蘭州,交國民政府財政部貿易委員蘭州辦事處。其中4000噸遠往新疆哈密,用于與蘇聯的易貨貿易,換取我國急需的抗戰(zhàn)物資,其余的供應西北邊銷。
同年,中國茶葉公司因所轄茶區(qū)多被日本占領,外銷口岸及路線均為日本人所封鎖,經國民政府行政院決議撤消停辦,中國茶葉公司原機構全部裁并,其資產劃歸財政部復興公司。1945年6月2日,中國茶葉公司湖南分公司撤消,業(yè)務歸復興公司,中國茶葉公司湖南磚茶廠由復興公司湖南分公司接管,改名復興公司湖南磚茶廠。1946年5月l0日,復興公司裁撤,復興公司湖南分公司業(yè)務移交中央信托局主管,湖南磚茶廠隨之更名中央信托局湖南磚茶廠。
1949年10月,中央財政經濟委員會于26日至11月11日在北京召開全國茶葉產銷會議,中央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薄一波,農業(yè)部副部長吳覺農,貿易部副部長姚依林等出席會議,會議決定:在貿易部和農業(yè)部的共同領導下,成立國營中國茶葉公司,統一領導中國茶葉產制、運銷業(yè)務及研究改良事項,總部設在北京。在主要茶葉集散地城市設立分公司,并在主要茶葉產制地區(qū)設加工廠,實行自上而下垂直領導。邊銷茶準許私人經營,但因關系國家的民族政策,國營商業(yè)應大力經營。為此,農業(yè)部、貿易部11日聯合就成立中國茶葉公司向中央財政經濟委員會請示報告,并提出在上海、漢口福州設分公司,杭州、屯溪(安徽省內)、安化(屬湖南省)、廈門(屬福建省)設支公司。11月19日,貿易部部葉季壯、副部長姚依林、沙千里致函農業(yè)部副部長吳覺農:中央財政經濟委員會巳批準全國茶葉會議報告。23日,中央財政經濟委員會主任陳云,副主任薄一波、馬寅初簽署文件批復成立中國茶葉公司(公司批復為中國茶葉公司,但掛號成立時“葉”改為了“業(yè)”,為中國茶業(yè)公司)。12月1日,中國茶業(yè)公司正式在北京東安門大街29號辦公,經理由農業(yè)部副部長吳覺農兼任。
1949年8月,湖南和平解放。9月,長沙軍管會物資處派軍代表著手湖南省茶葉經營管理機構。包括1947年成立的公私合營的湖南省茶業(yè)公司和1947年由省財政為主要投資人的公私合營安化茶葉公司,華湘茶廠等。10月,這些企業(yè)劃交湖南省商業(yè)廳土產公司。1950年1月1日,中國茶業(yè)公司中南區(qū)公司安化支公司在湖南安化縣城東坪鎮(zhèn)成立,接管湖南平土產公司全部茶葉經營業(yè)務和安化茶場。負責安化、新化、桃源、沅陵(以后延至邵陽、武崗)的茶葉收購、加工、銷售和出口事項。隨后,又成立“中國茶業(yè)公司中南區(qū)公司長沙聯絡處”,負責長沙、岳陽、平江、瀏陽、湘鄉(xiāng)一帶的茶葉收購、加工、銷售業(yè)務。1950年10月,中國茶業(yè)公司安化支公司奉命遷往長沙,并與中南區(qū)長沙聯絡處合并,組成中國茶業(yè)公司湖南省公司,經營業(yè)務和財務核算隸屬中國茶業(yè)公司,黨政關系隸屬湖南省商業(yè)廳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