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樹蟲害——茶樹茶刺蛾
茶刺蛾又稱茶奕刺蛾、茶角刺蛾,是我國茶樹刺蛾類的一種重要害蟲。國內(nèi)主要分布于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湖南、湖北、貴州、廣東、海南、廣西、四川、云南、臺灣等。ㄗ灾螀^(qū))。除為害茶樹外,還能為害油茶、咖啡、柑橘、桂花、玉蘭等多種植物。
1、形態(tài)特征 成蟲體長12~16毫米,翅展24~30毫米。體和前翅淺灰紅褐色,翅面具霧狀黑點,有3條暗褐色斜線;后翅灰褐色,近三角形,緣毛較長。
卵橢圓形,扁平,淡黃白色,半透明。
幼蟲共6齡。成長是體長30~35毫米,長橢圓形,背部隆起,黃綠至綠色;各體節(jié)有2對枝狀叢刺,分別著生于亞背線上方和氣門上線上方。體前背中有一綠色或淡紫色棱形斑。背線藍綠色,氣門線上有一列紅點。
蛹橢圓形,淡黃色,翅芽伸達第四腹節(jié),腹部氣門棕褐色。蛹繭卵圓形,褐色。
2、習性及規(guī)律 茶刺蛾在浙江、湖南、江西等省一年發(fā)生3代,在廣西發(fā)生4代,以老熟幼蟲在茶樹根及落葉和表土中結(jié)繭越冬。越冬幼蟲在浙江、湖南、江西于4月化蛹,5月羽化;在廣西桂林2月下旬開始化蛹,3月中旬開始羽化。
蛹大多在白天上午羽化。成蟲白天棲息在茶叢下部葉片背面,夜晚十分活躍,有較強的趨光性,卵散產(chǎn)與茶樹葉片反面葉緣處,卵在茶園中的分布與茶樹長勢有關(guān),幼齡茶園、改造復壯茶園及長勢旺盛的茶園中的卵量往往大于茶樹長勢不良、樹勢衰弱的茶園。在同一 塊茶園中,靠近園道茶樹上的卵量比原理園道茶樹上的卵量大。在同一叢茶樹上,以茶叢中、下部葉片上的卵量居多。
卵孵化后,初孵幼蟲活性弱,一般停留在卵殼附近取食。1、2齡幼蟲大多在茶叢中下部老葉背面取食,3齡后逐漸向茶叢中、上部轉(zhuǎn)移,夜間及清晨常爬至葉面活動。幼蟲喜食成、老葉,但當成、老葉被食盡后,則爬至蓬面取食嫩葉,當一叢茶樹被蠶食盡后,逐漸向四周茶叢擴散。1、2齡幼蟲只取食下表皮及葉肉,殘留上表皮,被害葉呈現(xiàn)半透明的枯斑;3齡幼蟲時呈不規(guī)則的孔洞;4齡起可食其全葉,但一般食取葉片的2/3后,即轉(zhuǎn)另葉取食,大發(fā)生時則僅留葉柄,茶樹一片光禿,影響茶樹的安全過冬季數(shù)年的產(chǎn)量和品質(zhì)。
此外,茶刺蛾幼蟲體上有毒刺,人體皮膚觸及后引起紅腫、疼痛,妨礙正常的采茶及田間管理工作。
幼蟲老熟后爬至茶樹根際落葉下或表土內(nèi)結(jié)繭化蛹,茶樹落葉多、土壤疏松的,則就近結(jié)繭化蛹,反之則結(jié)繭較分散。入土化蛹的幼蟲,起入土深度一般在3~5厘米。
茶刺蛾各蟲態(tài)歷期,在湖南長沙,卵期7~10天,幼蟲期22~36天,成蟲期4~6天。在廣西桂林,卵期4~6天,幼蟲期35~454天,蛹期15~17天,成蟲期4~10天。
茶刺蛾一般以第二、三代危害較重。茶樹受害輕重,一般取決于上一代的蛾量,蛾量大,次代為害重,反之則輕。除蛾量外,氣候條件及天敵因子對茶刺蛾種群的消長亦有較大的影響。
茶刺蛾結(jié)繭化蛹期,對氣候條件特別敏感,土壤濕度大,氣溫在℃一下,有利于存活。若遇高溫干旱,致使其存活率達